某天乾隆皇帝来苏州玩,路过浒墅关的时候看见城门上的字迹由于年代久远,青苔挡住了“浒”的“氵”变成了“许”,于是脱口而出:许墅关。皇上金口玉言,谁敢反对?所以干脆将错就错以后都读xǔ了。
但是,小编最近发现个问题——
常熟有个地方叫“浒浦”,在江西抚州还有个地方叫“浒湾”,这两个地方的“浒”都读xǔ。
奇怪的是,这两个地方得名的传说跟浒墅关的基本一样,都流传着乾隆皇帝读白字的“光荣事迹”......
浒浦
浒湾
这就不对了啊,乾隆爷一路都碰到青苔挡字了?还是这个字乾隆爷的老师没教好?这是要杀头的啊!
想想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吧?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
乾隆皇帝是被冤枉的!
历史真相
浒墅关这地方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叫虎疁(liú)。
相传秦始皇南巡到苏州时,在虎丘遇到一只白虎,率部追出20多里,在一处疁田(烧荒后的田地),老虎不见了,于是就把这个地方叫“虎疁”。
五代时,吴越王钱鏐(liú)忌“疁”,就改名为“浒墅”。
为什么这样改呢?
道理很简单
就是给“疁”找了个近义词,再把“虎”改了个有实际意义的同音字。
这里的“浒”是水边的意思,“墅”是田庐、村舍的意思。
到了宋代,依托大运河的商贸运输便利,这里人口渐多,房屋有加,形成集镇,所以叫做“浒市”。
明宣德四年(1429)户部在此设钞关。景泰元年(1450)建关署,成为全国七大钞关之一,遂名浒墅关,已是“吴中第一大镇”。
那么为什么hǔ变成了xǔ呢?
那个浒市又是怎么叫成许市的?
其实原因很......坑爹!因为古代的发音和现在有很大差异!
在古音里,这个“浒”与“许”,“墅”和“市”,在苏州古音中是可以互转的(当时的苏州话是全国官方语言,骄傲不?)。但很多老百姓搞不清楚,只记得自己听到什么就是叫什么。
于是,文人用“浒”来还原旧时的“虎”,但老百姓还是叫惯了“许”音,最后,文字留下了“浒”字,发音还是犟不过这个“许”音,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所以说,乾隆爷,我们都错怪你了!
当然,除了浒墅关
其实在苏州
容易读错的地名还有很多很多
啥?你没印象?那看看下面这些,熟悉不?
沧浪亭
基本上,是个人都会念成cāng làng tíng。然而这里的“浪”,其实读作láng。所以,沧浪亭的正确读音应该是cāng láng tíng!
这里面是有说法的,“沧浪”一词因楚辞《渔父》篇的“沧浪之水”而得名,大家都知道它指的是水流。按照辞书解释,“沧”是水青绿颜色的样子,“浪(阳平)”是水流动的样子,都是用来修饰“之”后面的“水”的。
听到这里,本地小伙伴不要慌,不管这个“浪”是第几声,当我们用苏州话读的时候就没差别了,所以我们装作一直没读错的样子。
干将路/莫邪路
古城区两条重要道路,但是大多数人都这样读:gàn jiàng,mò xié。于是本地小伙伴就会笑着纠正:错啦,这个读gānjiāng,mòyé,这是一对古代铸剑大师夫妇的名字。
额,其实这里要说的是,小伙伴你前半句也是错的,这位大师的名字其实读作gān jiàng。因为“将”发去声时,才能用于人名,而且也符合发音习惯,你把这位大师的名字试着用苏州话读读看就明白了。
但是苏州话的发音又比较特殊,当后面加“路”时,不管你把“将”发阴平还是去声,听起来都是阴平。所以苏州话真是错别字万金油啊(误!)
藏书
离吃羊肉的日子还早着,快把口水擦擦!有许多小伙伴到今天也没搞清楚这两个字到底读“cáng shū”还是“zàng shū”。
这就要从这个地名的得来说起了。这里面有个故事,说的是汉代名臣朱买臣,没错,就是故事“覆水难收”里的那位,他是吴县穹窿山这边的人。他四十岁以前都很贫困,一边砍柴维持生计,一边大声读书,整日“之乎者也”。这副穷酸模样很受乡邻鄙视,他也知趣,于是虽然依旧是边打柴边读书,但看到有人来了,就把书藏到一块大石头下面。
五十岁的时候,经人引荐,他终于发迹做官了。于是就有人用“藏书”一事做了地名,以纪念他贫贱不移的精神。
说到这里,你也明白了,“藏书”的“藏”当然读cáng了。
✎✎✎
另外还有一些地名,是只有在用苏州话读时才有特殊读法的。
临顿路
一直有人疑惑苏州话里“临顿路”读成了“伦敦路”吧?其实“临”读的是“棱”,这里用的是古音。
这个在苏州话里也是有迹可循的,比如苏州话里,“鱼鳞爿”的“鳞”,也是读成“棱”。
类似的还有“吴趋坊”、“吴江”等,吴读成了“鱼”,也是用的古音。还有“小娘鱼”也是这个发音~
因果巷
苏州话里读成“鹦哥巷”。这个就有很多本地小伙伴知道了,没错,它本来就叫“鹦哥巷”,是后来的地方政府为了求雅,把地名改成了“因果巷”。同样的,老百姓还是叫原来的读法,习惯了。
与此类似的还有不少,像养育巷就是“羊肉巷”,勾玉巷读成“狗肉巷”,谢衙前成了“象牙前”,都亭桥成“都林桥”,泰让桥成 “太阳桥”。还有糜都兵巷先讹为“耳朵饼巷”,后来也雅化为“宜多宾巷”,但老百姓还是按自己的习惯来读。
所以,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已经晕了?
总结一下,就三点,记着咯~
一、苏州很多地名都有很好玩的故事;
二、老百姓的“习惯”太强大,扭转一切;
三、乾隆皇帝被你们冤枉了这么久......
(本文综合自苏州高新区发布、网络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