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吾聊切頁碼第457頁,第11字續丁孫
堯高也。从垚在兀上,高遠也。
𡋰古文堯。
附注王筠句讀:「垚、兀皆訓高,堯合為一,則彌高矣。」
附注《說文新證》:「从土(或二土、三土)在卩上,會『高』之意。」
蔣注《竹書紀年》卷上:「帝堯,陶唐氏。」梁沈約注:「母曰慶都,生於斗維之野,常有黃雲覆其上,及長,觀于三河,常有龍隨之,一旦龍負圖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眉八彩,鬚髮長七尺二寸,面銳上豐下,足履翼宿。既而陰風四合,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堯於丹陵,其狀如圖。及長,身長十尺,有聖德,封於唐,夢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歸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六反切研梟反頁碼第1074頁,第5行,第1字述
高也。從壵在兀上,高逺也。
鍇注臣鍇曰:「帝堯。堯,德高逺之意也。會意。」
反切………頁碼第1074頁,第5行,第2字述
古文堯。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吾𦕼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773頁,第3字許惟賢第1205頁,第5字
高也。
段注堯本謂高。陶唐氏以爲號。《白虎通》曰:堯猶嶢嶢。嶢嶢,至高之皃。按焦嶢,山高皃。見《山部》。堯之言至高也。舜,《山海經》作俊。俊之言至大也。皆生時臣民所偁之號。非謚也。
从垚在兀上。高遠也。
段注會意。兀者,高而上平也。高而上平之上又增益之以垚。是其高且遠可知也。吾𦕼切。二部。
古文堯。
段注此从二土,而二人在其下。小徐本,《汗𥳑》、《古文四聲韵》尙不誤。汲古閣乃大誤。
白话解释尧,居于高处。字形采用“垚、兀”会义,表示“垚”在“兀”之上,高远之境。,这是古文写法的“尧”字。
堯字的相关索引#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907頁,第1字2陳昌治本第1168頁,第7字3黃侃手批第869頁4說文校箋第608頁,第18字5說文考正第543頁,第21字6說文今釋第2019頁,第3字7說文約注第3374頁,第1字8說文探原第6767頁,第2字9說文集注第2892頁,第1字10說文標整第362頁,第7字11標注說文第585頁,第1字12說文注箋第4819頁,第3字13說文詁林第13328頁【補遺】第18004頁14通訓定聲第1205頁,第2字15說文義證第1207頁【崇文】第4825頁16說文句讀第1994頁17說文新證第911頁,第2字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306頁,第1字19古字釋要第1258頁,第1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