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一期讲了佛教神通,所谓“天眼,天耳,神境,宿命,他心,漏尽”六大神通。这六大神通皆具备那就是得道之人,至少是阿罗汉级别的人物。那么, 如何获得这些神通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佛教认为,获得前五神通(除了漏尽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报得”,一种是“修得”。所谓报得,就是天生具备,比如有些天人,天生就有五大神通,神通自在,这类人的神通不会随意消失,除非发生重大变故。按照佛教理论,我们人间的有些小孩具备某种“超能力”也算是“报得通”,但人间神通往往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消失。所谓“修得”,就是通过佛教理论和一定程度的修行获得神通,这是今天我们要说的重点。
佛教认为,要想获得神通并不难,只要修习“定力”就行。古印度一直流行一种修行方式,就是“瑜伽”,我们现在说瑜伽人们立刻会想到各种匪夷所思的肢体动作,但实际上,古印度的瑜伽精髓是心理的。释迦牟尼佛早年便接触心理瑜伽,后来出家修道,他就是用这种方式获得了觉悟,成为佛陀。这种方式又称“定”。佛教的定有很多种,比如最基础的四禅八定,大乘佛教的首楞严定等等。佛教认为,只有有了定力才能开发出神通。而定力必须要持戒才能获得,也就是说,修得的神通必须要持戒入定,一旦破戒,则神通会随之消失。这一点不仅仅是佛教独有,比如古印度有个传说,说过去有个获得五大神通的仙人,后来因为享受物欲和情欲而丧失神通,说明修得的神通是会因为破戒而退转的。
古印度佛教后期受到婆罗门教和诸多外道的侵袭,混入了大量的外道思想。对于神通的理解和修行方式也逐渐“跑偏”,开始舍弃“枯燥乏味”的持戒修定,转而寻求咒语,仪式,祭祀甚至是符谶,其实这都是佛祖禁止的行为。佛教神通除了与外道共同相似的五大神通,最特殊的就是漏尽通,这个必须是依靠佛教戒律和四禅八定获得,外道定得不到。漏尽通简单说就是将世间烦恼彻底消灭的一种能力,获得了漏尽通,你的前五大神通也就不会退转,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三明六通大罗汉”,是得道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