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血荒”现象,需要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活动中,将爱心奉献给医疗事业。这种奉献行为还会感染献血者周围的朋友,让大家一起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所有人都可以献血吗
献血对于献血者的身体条件有着严格要求,按照国家规定,献血者年龄需在18~55周岁,如此前有多次献血史,身体健康符合献血要求且主动要求再次进行献血者,可以适当放宽年龄要求至60岁。男性献血者体重需≥50千克,女性献血者体重需≥45千克,还需满足以下条件:体温、脉搏、血压等身体体征正常,转氨酶正常,没有艾滋病、结核病、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女性献血者在月经期及月经期前后3天,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未满1年以及流产手术后未满三个月,胃肠道炎症或感冒病愈尚不足一周者、半个月内接受过拔牙或其他部位小手术者、肺炎病愈尚不足3个月者均不能献血。
两次献血间隔周期是多久
献全血者再次献血需要间隔时间为6个月或以上,而机采血小板者再次献血的间隔时间为不少于14天,一年总捐献次数不得超过24次。在捐献机采血小板之后如果想要捐献全血,则间隔时间不少于4周,捐献全血之后想要捐献机采血小板,则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
献血过程中不舒服怎么办
有极少数献血者在献血时或者献血后会出现诸如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等献血反应,严重者甚至会有晕厥、抽搐、心动过缓等症状。如果症状轻微,适度休息即可自行恢复;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则应当及时告知采血人员,马上停止献血,补充一些糖水后平躺休息,如有必要可针对性采取一些简单处理措施,也可以很快恢复,不会因此留下后遗症。
献血后需要注意什么
很多献血者存在一个误区,觉得献血后失去了一部分血液,所以需要尽快“进补”来恢复身体。这是错误的!人体失血5%~10%以后,血浆中的水分和矿物质在一两个小时内会由组织液渗入血管得到补充;血浆蛋白浓度在1天左右可以恢复;红细胞恢复的速度稍慢,需两周左右恢复至献血前的水平。一般情况下,献血者正常饮食、健康饮食即可。如果大量食用富含油脂的滋补食物,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影响身体恢复,并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如果要补充点什么的话,那么在献血之后需要多喝水,及时补充糖分。蛋白质和铁是人体造血的重要“原料”,维生素C可以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建议献血后适当食用富含这些营养元素的食物。在献血后的24小时内需注意多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扎针部位4小时内尽量避免沾水,如在24小时后依然存在青紫现象,则可以给予局部热敷来缓解。
蛋白质、铁以及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
内容参考
[1]贲建华.了解输血小常识[N].甘肃科技报,2025-04-14(006).
[2]程颖,程丹凤.献血不“伤身”饮食巧安排[J].食品与健康,2024,36(03):26.
[3]麦伟珍.掌握这些常识献血不再迷茫[J].健康向导,2023,29(04):69-70.
[4]汪和建,王卓.血液认知与献血动员——“血荒”何以发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3):183-190.
[5]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N].大众卫生报,2006-04-11(012).
转自:三七二十e2025-06-13
本文仅作科普,具体诊疗方案需结合患者详细病史,如您有较为紧急的疾病问题,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